这几天,关于特斯拉宣布全球裁员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轰动,报道说特斯拉CEO马斯克4月15日发布全员信称,特斯拉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涉及1.4万人左右。马斯克强调说:“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审视公司的各个方面是极其重要的”。
特斯拉作为一家有名的跨国企业,其员工遍及全球,并且员工整体的工资福利处于较高水平,时常引发其他职场人的羡慕之情。但作为一家企业,特斯拉也难以避免市场规律的影响,不管是由于其销量的增长放缓甚至下滑,导致不得不进行此次裁员,还是为了进行战略调整主动采取的裁员方案,关于特斯拉裁员的消息已并非罕见,这已是特斯拉自2017年以来的第五次大规模裁员。国内这两年也屡屡爆出网易、阿里、字节等大厂裁员的消息,作为公司职员,当所在的公司决定裁员的那一刻,面临的已是被动局面,被裁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失去一份工作,可能会对今后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因此,本篇想给大家分享关于经济性裁员的法律规定,法律涉及人一生的方方面面,学习法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
01什么是经济性裁员
经济性裁员是指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经济性原因,解雇多个劳动者的情形。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即符合多个劳动者要件,属于经济性裁员。由此可知,如果裁减人员在二十人以下且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下的,按照与单个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处理即可。
02经济性裁员的启动条件
1.法律依据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1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2.法律分析
一是经济性裁员的经济补偿问题。发生经济性裁员的,用人单位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呢?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四项的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相关内容。
二是当企业发生经济性裁员时,需要优先留用哪些人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第41条第二款的规定,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以下三类人员: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三是不得裁减的人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03经济性裁员的法定程序
1.法定程序
根据《经济性裁员规定》第4条,用人单位确需裁减人员,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是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
二是提出裁减人员的方案,方案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的名单、裁减时间、实施步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以及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经济补偿办法;
三是裁减人员方案应当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方案要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未规定方案要工会或者全体职工同意或表决通过;
四是企业要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现行法律法规规定要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也未规定要取得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或同意;
五是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的方案,并与被裁减人员办理劳动合同解除手续,按照法律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
2.违法程序的法律后果
企业未按照法定程序裁减人员,将会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